全国县域首家数字社会轻应用赋能中心在章丘成立

发布日期:2023-03-24 09:24:43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

一端响应着数字社会政府部门对资源整合、应用共享的需求供给,一端连接着人民群众对数字化智慧化高品质生活的期盼向往,关于数字社会时代“双向奔赴”的创新故事正在章丘区社会治理指挥调度大厅上演。

今年3月初,章丘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和《小康》杂志政务大数据中心签订了“共建章丘数字社会轻应用赋能中心战略合作协议”,一同亮相这场签约仪式的,还有双方强强联合为司法、住建部门量身定制的“基层普法用法平台”和“工程建设项目转分包监督系统”两个轻应用场景,智慧党建、数字防疫、信息化办公、老龄补贴发放……至此,轻应用赋能中心在社会治理领域搭建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已达20余个,这标志着章丘基层治理工作进入了数字社会领域的全景式创新探索阶段,为下步全区数字社会乃至数字章丘建设打造了全新的动力引擎。

让数据活起来!唤醒沉睡的资源“矿藏”

什么是“轻应用赋能中心”?为什么“轻应用赋能中心”建设令人如此期待?它到底如何为数字社会建设赋能?

粮有粮仓,水有水库,数字经济时代,人们工作、学习、消费等行为产生的海量数据,就是一座永不枯竭的资源池,数据就是数字社会建设最丰富宝贵的“矿藏”。但是,如何深入挖掘数据资源价值,实现数据汇集的“最大效益”?

“数字社会轻应用赋能中心就是让这些数据‘活起来’的‘抓手’。”在业内人士看来,轻应用赋能中心就是要快速响应社会治理各种需要,通过横向赋能、纵向赋能,解决数据生产要素不能自动融合关联、不能常态化编排、不能下沉到基层等问题,通过实现数据、业务和成果层面的共享,最终以新技术应用产业化直接催生新业态。

大道至简,章丘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对数字社会轻应用赋能中心的理解更为简单而深刻:“赋能中心的特点有三个,一是在‘轻’上面,低成本、短周期、快响应,开发模式简单迅速;二是‘应用’,为各部门搭建业务应用场景,盘活沉睡的数据资源;三是‘赋能’,为行业部门社会治理工作减负提质增效,激发数据生产要素的价值。”

事实上,章丘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自2022年开展探索建设的数字化治理平台就是轻应用赋能中心的前身和“雏形”。借着《数字章丘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年)》和《济南市章丘区数字社会建设方案》文件接连发布的“东风”,创新打造了数据汇聚、处理、组织、服务的标准架构——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有关城市运行的人、地、事、物、组织等基层治理数据及民政、司法、住建、应急、环保、医疗、文教等关键信息资源数据源源不断汇聚其中,法人库、人口库、核酸库、事件库、行业库、重点人员库等专题数据库靶向发力,数据的“广汇聚、高可用、强支撑”,为社会治理资源跨部门、跨地域、跨层级协同共享提供了先决条件。

数据汇集是基础,如何反哺业务,赋能社会治理?从2022年开始,依托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章丘一方面对沉淀的各类数据进行标准化清洗梳理,一方面申请对接各级各类服务接口40余个,两相融合互通,尝试为卫健、信访、老龄事业发展中心等部门打造了10余个简易、实用的服务应用,为数字社会轻应用赋能中心建设积累了一定的实战经验。

让业务融起来!立足破除“信息孤岛”

数字社会轻应用赋能中心不单实现了数据的“盘活”,这种开发模式还打破了“信息孤岛”,拔掉了“数据烟囱”。

在章丘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信息技术部负责人贾述喆看来,“依托数字社会汇集的海量数据及各类接口,按各单位的业务需求,生成部门业务场景应用,这一个个‘小而美、简而精’的实用场景产生的数据又源源不断地‘回流’数据中台,数据信息资源的‘双向奔赴’,实现了社会治理领域业务数据的融合,更加有利于基层治理的协同共治、共建共享。这就是一个总开关和枢纽,可以实现基层治理领域的数据共享、业务融合、工作协同。”

法治是凝聚社会人心的“最大公约数”,三十年前章丘乡村治理的精髓是依法建制,三十年后基层治理的“解锁密码”同样在于法治保障下的多元解纷止争,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为此,章丘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联合区司法局精心打造了具有章丘特色的“基层普法用法平台”,科学整合基层治理中的法治元素、法治力量,主动征集群众诉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矛盾调处、诉前调解等法律服务,实现基层治理难题的依法办、一网办、兜底办。

“点单、派单、接单、办单、评单,整个过程简便明了、环环相扣,今后有了这个平台,我们在‘云上’也能以政法网格员的身份为居民提供法律帮助和服务,引导群众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这就是适应新时代新发展下的‘指尖普法’!”点进手机端小程序后,一位街道司法所负责人惊喜地说。

数字社会轻应用赋能中心从建起来、用起来到融起来,长期以来基层治理领域因缺乏统一规划设计而引发的系统林立、各自为政、数据烟囱、信息孤岛等问题必将被一一打破。“相互搭台好戏连台”,在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协同共享、共建共用上,“数字社会轻应用赋能中心”从不是社会治理部门唱的“独角戏”,而是一曲联合各部门单位、街镇相互配合、搭台共演的“大合唱”。

让质效提起来!激发持续创新的“动力源”

“数字社会轻应用赋能中心”既是建设数字章丘的“赋能中心”,又是社会治理领域协同攻关的“研发中心”。

如何让一个个“小而美、简而精”的应用场景真正在实战中发挥效能、提升价值、普及推广?作为研发“设计师”之一,章丘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社区治理部负责人李萌道出了数字社会轻应用赋能中心长远发展的“动力源”——创新。应用场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正是该中心“产学研用”各方平台共建、信息共享、共同攻关创新的成果,只有加快创新研发步伐,实现数字社会轻应用赋能中心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的深度融合、同频共振,才是真正激活了持续赋能数字社会建设的“动力源”。

从“挖地基盖房子”到“平台上垒积木”,有了海量数据资源作支撑,数字社会轻应用赋能中心的应用场景开发不断轻量化,也更加快速便捷,此次上线的工程建设项目转分包监督系统就是最新“例证”。为了护航全区大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章丘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在了解住建部门在规范工程建设方面的开发需求后,迅速进行程序设计编写,用最短周期实现系统提前上线试运行。某建设监理公司负责人在实际使用后说:“有了这个平台,项目建设方、施工方、承包方受到实时监督,一些破坏建筑行业规范的‘违法分包’行为也能被及时预警,作为企业方,我们欢迎这类应用场景上线,可以让公正监管、公平竞争的建筑行业环境得到有效保障。”

主动问需,精准解渴,是“轻应用赋能中心”在启动之初就打出的“招牌特色”。依托社会治理数字化平台沉淀的海量数据、各级各类接口和一平台统建统管的开发思路,不只是让应用场景设计速度提上来、开发成本降下去,更能实现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质效双升、协同共赢。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更多应用场景的涌现,章丘数字治理也将开启崭新的篇章。

分享到:
0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